close

年少日記.png

  

 

電影《年少日記》為香港導演 卓亦謙所執導,他在第60屆金馬獎獲得最佳新導演。

曾看過導演專訪,觀影時,不自覺地把鄭老師和導演的身影重疊,多段令人不捨的情節都來自導演的親身經歷。

 

電影起於小男孩鄭有傑,他開心地跑上天台,我們可以猜想那是男孩的秘密基地,他對著高樓大廈許願,許願自己可以考上香港大學。

鏡頭跳到在中學當班主任的鄭老師,正在詢問學生為何打架,鄭老師看起來不算有耐心地處理事情,學生滿臉不服地離去,這一天放學,清潔工在教室裡找到某位學生的遺書。

 

遺書勾起了鄭老師的記憶,畫面切回小男孩有傑,他因為功課差,彈琴也差,父母親更覺得弟弟有俊都做得到,為什麼有傑不行,有傑也不是沒有努力過,只不過就是考不好,承受父母和老師給的壓力,有傑半夜睡不著,總爬起來看漫畫逃離現實,上課更是精神不濟,然而,有傑最憧憬的漫畫家自殺,唯一稱讚他的鋼琴老師也被換掉… 

 

這個時空的小男孩愈加失去自信,對照離婚也照顧不了學生的鄭老師,我們還以為有傑即是鄭老師的小時候。劇情推進,原來有傑是鄭老師的哥哥,在十歲那年,因為覺得自己是個不重要的人,在父母帶著有俊去旅行時,選擇從天臺跳樓自殺。

那之後,母親離家再無音訊,有俊開始抵抗父親的期待,因為對有傑的愧疚,他選擇當老師、當一個會為學生著想的老師,想完成哥哥的心願。

 

有傑的自殺和似乎永遠修復不好的父子關係都間接造成了有俊對成家的消極態度,他自覺不是一個好老師,也不會是一個好老公。

 

追查匿名的遺書反而成了拯救有俊的浮木,想幫助那位學生的強烈執念,是因為懊悔在哥哥跳樓前拒絕擁抱和聊天,而他自己也終於跟最愛的人坦白,最後,病榻前他聽見了父親對有傑的懊悔,曾拒絕幫助的學生對有俊釋出善意,寫遺書的學生主動聯絡了有俊。

 

當有俊得以溫柔地接住別人的時候,他自己也被接住了。

導演說,這部電影是給「留下來」的人看的,希望他們都能擁抱彼此。

 

Times still turn the pages.

時間繼續流轉,逝者如斯夫,祈願悲傷的人能再次微笑。

 

 

 


謝謝你閱讀我的電影心得,請不吝於給我個讚!

arrow
arrow

    米字輩_Trip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