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來到上海,不自覺就成了個『吃貨』。
我所居住的徐匯區,圍繞著美麗有味道的老洋房,加上兩邊成排的行道樹,偶然就看到有人騎單車滑過樹蔭下。
要不然就是小區間隱密的弄堂,隨意穿梭就來間咖啡館。
更讓我像中毒似的每天『大眾點評』+『百度地圖』
上海老洋房小弄堂,我想這輩子,可能還是逛不完呀!
一個下雨天,我來到桃江路上的【老麥咖啡館】,這個傳奇的店面,老闆據說是作攝影,相隔不遠的烏魯木齊中路上,他有一間『老麥雜貨鋪』,賣著一些美術們可能愛不釋手的古董!
我說,店內的擺設個性十足,除了人多的時候可能會吵雜了一些,基本上很適合靠著陽台發呆寫字。
這是我第一次坐到像這樣的陽台座位,望出去有歐洲小庭院的感覺。
桌上是點的蘑菇豬排飯。
不多介紹食物,有時候去咖啡館完全不管他東西好不好食呀,好不過是加分,不好我真的覺得也沒差!
不小心入鏡的三分之一冰拿鐵是隔壁的,話說到上海來,自己出門吃飯,就常常跟陌生人一起坐啊,而且是很理所當然的。
沒有那種你一人坐兩人位置的事!
這樣的座位有兩個區塊,都是客人們排排坐,面對陽台,晴天曬日光,雨天看雨落下(前方有屋簷,並不會被淋濕)。
店內一隅,
感覺像,店主把咖啡館當成他的家,隨興放置著喜歡的音樂、書籍,而牆上貼滿了喜愛的人、事、物。
突然望見牆上的報導,
店主很喜歡的一個感覺:
早晨,坐在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看著窗外風景,聽見鳥兒的叫聲,而屋內瀰漫著咖啡香,他看一本書或是寫寫字。
村上春樹25歲的時候,和妻子在東京開了一間爵士咖啡館,看著芸芸眾生,每天關店後,他就在店內寫小說 ...
雨未停,我就坐在那個位置上,感受著店主的用心。